- 程显风;厉明山;
结合某工程大跨度单层空间曲面钢网壳结构屋面,介绍大跨度单层空间曲面钢网壳结构屋面安装技术,提出带支撑柱网壳结构高空散拼安装施工工艺,并阐述其安装定位、安装工艺、落架施工等关键技术。通过施工实践表明,该安装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缩短了工期。
2013年05期 v.43;No.48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金波;傅刚辉;郭佳民;
弦支穹顶是由上部单层网壳和下部张拉索杆体系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杂交空间结构,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介绍弦支穹顶结构施工分析研究现状的同时,指出施工全过程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是结构模型的几何确定和施加预应力的控制,并对模型试验进行研究,根据张拉单元、同时张拉点数、预应力施加水平等具体情况提出了2种张拉方案,并对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此研究可为弦支穹顶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2013年05期 v.43;No.48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勇;管昌生;程骥;王辉;
考虑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竖向变形及结构应力的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结合武汉中心工程实例,对巨柱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施工过程进行力学模拟和受力性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重力与施工荷载作用下,楼层的标高位置与设计位置存在变形差异,最大变形差异发生在塔楼中间部分;核心筒超前施工对塔楼的竖向变形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对整体变形影响较小,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找平进行调整。
2013年05期 v.43;No.482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白雪;马海彬;姚传勤;白蓉;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顶升模板技术是一种新工艺。由于高强度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较长,运用需要周转的模板模式施工是不利的。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顶升模板体系进行设计,借助SAP 2000对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和模态分析,进而对整个顶升模板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2013年05期 v.43;No.482 14-1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宫帅周;黄炜;石安仁;张奇;张程华;张彩阳;张敏;
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是一种轻质、高强、节能、抗震的建筑结构新体系,其极大地改善了房屋建筑的性能,有着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行业的科技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结合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的中州御府项目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工程建设,主要介绍多层生态复合墙结构墙板的生产工艺,墙板安装及连接构造措施,外墙板保温处理措施,节能环保效果分析等,还对主体结构施工与其他工种之间的配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从而更加完善了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使其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2013年05期 v.43;No.482 18-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卢海陆;李政;谭俊;金晓飞;
安全壳作为第三代核电站提供保护、密闭等功能的重要部件,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运营。以某核电站为工程依托,基于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分析了安全壳内壳钢衬里在安装积累精度、分段高度、新浇筑混凝土对钢衬里侧压力及风荷载作用等施工过程因素对结构力学性态的影响,得出了钢衬里、混凝土筒体在已有分区高度下的结构最大应力值及钢衬里的最大径向位移等,并得出了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对结构的影响最大,及施工模拟中必须考虑钢衬里的二阶效应等结论。针对核电内壳筒体具体结构,给出了网格划分的关键技术和步骤,为以后核电站内壳分析提供参考。
2013年05期 v.43;No.482 24-2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郑建祥;邱国志;鲁小军;武绍彭;龚景海;
钢制安全壳环体模块是AP1000核岛重要的结构模块之一,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壁厚薄等特点,其自身的特点加上安装精度的苛刻要求共同造成了对其吊装的难度。针对此类特大薄壁构件提出一种新的吊装方法:无吊梁吊装法。采用该法吊装时,影响吊装效果的主要因素有3个:吊索根数、吊耳位置及分配器高度。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环体的吊装进行模拟,分别得出上述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吊索根数越多、吊耳位置越靠近环体水平轴线、分配器高度越高,环体上的变形及等效应力均越小。与目前所采用吊装方法相比,新方法省去了沉重的八角吊梁,有效提升了吊车的实际吊运能力、减轻了对地基的整体负荷。此外,新方法减小了环体边口处的变形,大大降低了相邻模块的对接难度。
2013年05期 v.43;No.482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晓博;赵倩;李慧莹;
对组合截面箱型钢柱的组焊(装)规律和工艺进行分析,着重研究控制焊接变形的方法和措施,对其焊接变形进行预控。总结"两联六口"组合截面箱型钢柱组焊(装)工艺,采取"内插法"解决组合截面箱型钢柱焊接变形等技术问题。
2013年05期 v.43;No.482 33-3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素铎;高占远;李雄彦;梁劲;
给出劲性支撑穹顶结构静力分析时的基本假设和非线性有限元方程。探讨劲性支撑穹顶结构索垂度的影响,对比分析该结构与索穹顶结构的静力性能,最后讨论初始预应力、跨度、矢高和环向等分数等参数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索垂度对劲性支撑穹顶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劲性支撑穹顶结构的整体刚度比索穹顶结构大,脊索的受力性能更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013年05期 v.43;No.482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惠宽堂;巨晶;
提出一种得到顶底角钢自复位节点M-θr关系的实用计算方法。基于对连接破坏机构的研究,通过组件法推导出自复位节点各个阶段的承载力,采用基于Eurocode 3和Kishi-Chen函数模型拟合得到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并对各个阶段提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对文中方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已有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吻合良好,从而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在有限元分析中,节点表现出较好的自复位性能,同时转动中心附近的柱腹板应力集中明显,需合理设计加劲肋和加强板,保证板件的局部稳定。
2013年05期 v.43;No.482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谢力;陈梦成;黄宏;
对6根矩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和1根矩形实心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进行轴压试验,研究了内外钢管的长宽比对短柱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比较内管相同的试件,外管截面尺寸较大者其轴压承载力略高;比较外管相同的试件,由于混凝土的减少和内管的局部屈曲,轴压承载力随内管的增大略有下降,本次试验中的实心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略高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同时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件轴压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2013年05期 v.43;No.482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张岚;
构件截面非线性分析是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的重要基础,针对方钢管混凝土构件中钢管的三向受力特点,提出了一种适于计算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弯矩-曲率骨架曲线的钢材本构模型,模型中考虑了钢材的环向拉力作用;并应用提出的钢材模型和已有的混凝土模型编制了纤维模型数值计算程序;分析了含钢率、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和钢材强度对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截面弯矩-曲率曲线的影响。通过对构件屈服弯矩、极限弯矩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三线性骨架曲线,该曲线可用于工程中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动力学分析。
2013年05期 v.43;No.482 132-13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艳;赵均海;梁文彪;张冬芳;
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主应力和材料拉压比的影响,全面地考虑钢管、腹板、钢管内混凝土和腹腔内混凝土对构件极限承载力的贡献,同时,考虑钢管和腹板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引入哑铃型截面考虑长细比、偏心率和初应力影响的折减系数,推导出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并对影响参数进行分析。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相关文献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良好,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
2013年05期 v.43;No.482 13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夏博;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采用了中庭空间的设计,为了研究如何设计生态建筑中的中庭空间,针对5种基本的中庭形式,分析每种中庭空间对建筑内部环境的不同影响,提出寒冷气候、炎热气候以及夏热冬冷气候下中庭空间的设计方法。
2013年05期 v.43;No.48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辉;余庄;
当前,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重要领域。在建筑行业,可再生能源已经被高度关注并在很多国家广泛应用。结合以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既有校舍扩建和改造(000PK),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提出了具有夏热冬冷地区气候适应性的动态复合围护结构、气候适应性窗、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系统、地下冷热源系统、地板送风系统等节能技术措施。同时,针对建筑的运行和使用状况进行相应的测试分析。该建筑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低能耗基础上,不仅达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为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提供技术参考。
2013年05期 v.43;No.482 40-4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王伟超;刘丽娜;陈兴义;
回顾太阳能烟囱出现以来人们对其研究的进展,重点对几种不同形式的太阳能烟囱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践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太阳能烟囱研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3年05期 v.43;No.482 44-4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戎贤;张健新;李燕君;李艳艳;
为了解决异形柱框架节点的薄弱问题,对核心区应用钢纤维增强的异形柱框架中节点与同条件下未用钢纤维增强的异形柱框架中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异形柱框架中节点试件的破坏特征、中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应变、混凝土应变及异形柱框架中节点的受剪性能,研究钢纤维增强的异形柱框架节点薄弱部位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钢纤维增强的异形柱框架中节点试件的破坏特征得到改善;在异形柱框架节点核心区掺入钢纤维可以降低加载初期中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应变,中节点腹板在平行于剪力方向的箍筋应变大于腹板垂直剪力方向的箍筋应变及翼缘处的箍筋应变;在中节点核心区掺入钢纤维可提高腹板混凝土的主拉应变和异形柱节点受剪承载力。
2013年05期 v.43;No.482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陈宗平;杨贻斌;郑述芳;苏益声;
为了研究钢筋再生混凝土楼板的力学性能,共设计了6个试件,其中3个单向板和3个双向板,主要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变化参数,取代率分别为0%,50%,100%。通过对两类楼板进行抗弯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获取了试件受力的全过程曲线、跨中挠度发展情况及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等重要数据,并分析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单向板和双向板的影响,利用相关规范的计算方法对再生混凝土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并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骨料取代率的楼板破坏形态相似;在混凝土出现裂缝前,随着荷载的增加,楼板的挠度基本呈线性增大;当混凝土开裂后,钢筋再生混凝土楼板的挠度增大有突变;钢筋再生混凝土单向板的刚度比钢筋普通混凝土单向板好,双向板则相反;钢筋再生混凝土楼板与钢筋普通混凝土楼板相比,两者开裂荷载较为接近,但钢筋再生混凝土楼板有极限承载力高的优点。研究结果可为钢筋再生混凝土板构件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13年05期 v.43;No.482 52-5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吴庆;陈小健;汪俊华;耿欧;
采用干湿循环方法对试验梁进行硫酸盐和氯盐的加速侵蚀,研究不同腐蚀度和锈蚀率时试验梁的破坏形态、开裂情况、抗剪承载力的退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腐蚀试验梁受力荷载超过一定的限值,P-w曲线立即笔直地向上发展,斜裂缝的发展较未腐蚀试验梁突然和迅速。随着腐蚀程度的增大,试验梁斜裂缝的开裂越来越晚。λ=2.22时,相对剪切开裂荷载由增到减的拐点为1.914;λ=1.39时,拐点为2.335。试验梁的极限剪切荷载,经历先增后降的阶段。λ=2.22时,极限剪切荷载增长率达到27.92%;λ=1.39时,极限剪切荷载增长率则达到34.47%。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试验梁抗剪性能的退化计算模型,为结构设计及结构加固提供参数。
2013年05期 v.43;No.482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刘超;白国良;冯向东;张锋剑;尹磊;徐洁;
通过短期荷载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试验,分析再生混凝土裂缝开展机理与宽度影响因素,对比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构件裂缝开展机理异同。以黏结滑移理论为基础,结合试验拟合系数,建立再生混凝土构件正截面裂缝最大宽度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并不是影响再生混凝土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其裂缝整体分布呈现离散性高的特点。通过对多组试验结果反算,验证建议公式的计算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2013年05期 v.43;No.48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永靖;张晶;张旭;
为了有效控制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扭转耦联振动所引起的灾变问题,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的扭转耦联运动方程,通过研究黏滞阻尼器对偏心结构扭转耦联振动的控制效果,对比分析4种黏滞阻尼器常用布置方案下偏心结构的地震响应,量化了黏滞阻尼器和钢支撑共同保护作用下对偏心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有黏滞阻尼器的偏心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最大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黏滞阻尼器人字型布置方式对控制偏心结构扭转效果明显,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布置方式的控制效果相差不大,其结果可为地震作用下类似的偏心结构扭转效应的振动控制提供借鉴参考。
2013年05期 v.43;No.482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邓宗伟;冷伍明;黎永索;蒋建清;
软岩隧道常常在拱部设置系统锚杆,但对于地质条件和支护方式不同的软岩隧道,拱部系统锚杆的功效不尽相同,目前还很少研究水下浅埋暗挖软岩交通隧道中拱部系统锚杆的功效。以长沙浏阳河公路隧道段施工为对象,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等手段,对浏阳河隧道拱部系统锚杆在暗挖法施工时的锚杆轴力、初衬内力、开挖安全系数以及地下水渗流软化围岩对锚杆功效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浏阳河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中,采用台阶法暗挖施工时,拱部系统锚杆所起的作用较小,其功效不能有效发挥,建议在上台阶型钢拱架拱脚处设置锁脚锚杆,取消拱部系统锚杆。该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浏阳河隧道施工中,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工程造价。
2013年05期 v.43;No.482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早;
首先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假设桩土不发生分离,不考虑承台以及地基土对荷载的分担作用,建立单桩竖向位移控制方程。然后采用剪切位移法确定土体竖向位移传递系数,将主动受荷桩引起的土体位移施加于群桩中的受影响桩,计算桩-桩相互影响。最后,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非均质土体中竖向受荷群桩的计算方程,分析群桩竖向力学反应。最后对该方法与已有文献中单桩、群桩在均质、非均质地基中的算例进行对比,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2013年05期 v.43;No.482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邵艳;王仕传;李长勇;
基于合肥滨湖新区百余组软土的土工试验成果,对该地区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各物理力学参数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得到了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式。结果表明:合肥滨湖新区软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及低抗剪强度等典型的软土特征;孔隙比与天然含水量、压缩系数与天然含水量、重力密度与天然含水量、压缩系数与孔隙比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而含水量与黏聚力、内摩擦角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
2013年05期 v.43;No.482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张艳军;王超雄;张荣;肖玉成;
土工布复合锚杆是一种应用于碎裂岩加固的新型锚锭结构。以某滑坡治理工程为平台,进行全长黏结型和预应力型两种形式锚杆的张拉试验,验证土工布复合锚杆加固碎裂岩的可行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土工布复合锚杆可以很好地解决碎裂岩中锚固注浆漏浆的问题。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分析,土工布的加筋鼓胀作用调整了锚固体与碎裂岩接触界面的应力分布,延长了线性变形阶段,提高了锚固体系的抗拔力。
2013年05期 v.43;No.48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明胜;王勇;夏多田;付小建;石磊巍;
保温轻质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合生土复合墙体结构是由聚苯乙烯发泡材料(EPS)混合土为内芯、轻质混凝土砌块为外模组成的一种新型复合砌块砌体结构形式,其具有保温和抗震为一体的特性,非常适合村镇建筑。以内芯材料配合比强度、灌芯率和砂浆强度等为影响因素,对9组27个抗剪试件进行试验,并分析这些因素对该复合砌块抗剪强度的影响。同时通过一组烧结砖和一组混凝土多孔砖的试件与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内芯材料强度对抗剪强度影响最为显著;砂浆强度对抗剪强度具有一定影响;内芯材料对抗剪强度贡献占71%;相同条件下,由于内芯的整体效果,该复合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均高于黏土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剪强度。
2013年05期 v.43;No.482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树东;钱纯玉;李启华;丁天庭;
对不同粉煤灰掺量(0%,20%,40%,60%)、不同应力比(0.20,0.35,0.50,0.65,0.80)下高性能混凝土一维和二维碳化规律展开研究;建立了荷载作用下二维碳化测试方法;定义了二维碳化交互系数;研究了不同应力比对交互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一维、二维碳化深度随着应力比的提高而增加,碳化28 d时(相当于自然碳化50 a),应力比为0.8时的一维、二维碳化深度分别是应力比为0时的1.61倍、1.39倍;同时,碳化深度服从应力比的指数函数关系;混凝土二维碳化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荷载作用下的二维交互系数明显小于不受力时的交互系数,并且随着应力比的增加,其数值有变小的趋势。混凝土加载状态下的一维和二维碳化研究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寿命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2013年05期 v.43;No.482 99-10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