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城乡规划和建筑理论

  • 互动的趣味——工业文旅视角下的参观走廊设计

    罗丹;郇志伟;

    在当前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工业文旅视角下参观走廊的“互动的趣味性”研究,既是对新时代工业建筑求质发展的有效回应,也是对“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客观表达。参观走廊,是现代工厂展示企业文化的极佳通道,同时也是人流、物流的缓冲通道,使得生产洁净区不受外界影响。以工业文旅视角,对参观走廊的类型、功能流线、空间尺度及界面形式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参观走廊的普适性设计原则,旨在提高参观走廊趣味性、互动性、开放性、人文性等内涵的表达。

    2025年05期 v.55;No.628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深度图像的工业遗产三维数据修复研究——以长沙凯雪面粉厂为例

    王蔚;马欣钰;彭凡;曾凯;

    由于保护体系的不足,我国大量工业遗产已遭到拆除或破坏,数字复原技术成为工业遗产历史场景信息储存的有效方法。为此,研究了已拆除工业遗产数字复原工作中的三维数据修复方法,针对已被拆除但留存有不完整无人机摄影测量数据的工业遗产,使用深度图像技术对无人机航摄图像进行深度识别,从而优化点云数据,以提升信息缺失场景的完整性。同时结合文献资料、遥感影像、历史图片等多源信息,进一步对工业遗产进行细节上的点云数据修复优化和场景复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工业遗产三维模型,实现城市工业建筑风貌层面复原,为城市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及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深度图像数据修复方面的系统性方法研究和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v.55;No.628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滇越铁路乡村站点聚落遗产价值评估与保护发展研究——以碧色寨为例

    车震宇;王飞;孙访;

    滇越铁路作为中国近代交通史的重要见证,其沿线乡村站点聚落因其独特的“站村共生”特性,成为工业遗产与传统村落融合的典型案例。以滇越铁路碧色寨站点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融合遗产价值评估与传统村落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结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五维价值框架,对碧色寨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碧色寨的核心价值集中体现在“双站双轨”技术节点的科学价值与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文化价值,石头房混合构造则体现了对山地环境的适应性智慧,法式红瓦建筑群与中式灰砖四合院形成的多元美学对比,以及护国运动红色记忆、马帮文化等非物质遗存共同构建了其文化完整性。但碧色寨核心价值(科学、文化)尚未充分展现,且存在核心—外围发展失衡问题。未来需进一步探索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机制,以实现碧色寨“技术修复—文化活化—区域联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5年05期 v.55;No.628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工程结构和结构防灾

  • 高温下高强度螺栓高效连接的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陈振明;马琳;高飞;王综轶;

    为了研究具有高抗滑移系数的高强度螺栓高效连接在高温下的抗剪承载性能,首先对与连接件材料相同的Q355、Q960及8.8级螺栓材料试件进行常温及高温拉伸试验,得到了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然后对8个高强度螺栓高效连接进行高温抗剪性能试验,探讨不同温度、不同孔型对其破坏模式、滑移荷载和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螺栓高效连接下的破坏模式在300~400℃下由净截面破坏转化为螺栓剪切破坏;滑移荷载和极限荷载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500℃时,标准孔试件滑移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较常温降低了75%和51%,此时采用不同孔型对连接件极限剪切荷载影响不大。

    2025年05期 v.55;No.628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模块建筑钢结构自锁式协同受力柱承载性能研究

    安琦;王燕;王修军;

    针对现有模块建筑钢结构体系中模块柱间无法有效协同受力问题,提出能够在不破坏模块单元围护结构前提下,实现相邻模块柱之间自锁式有效连接、协同工作的思路与技术,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自锁式协同受力模块柱的承载性能以及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受力模块柱承载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极限承载力和较强的变形能力;相较于现有模块柱,协同受力模块柱的极限承载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柱间协同工作效果明显;柱间侧向连接从无到有时,模块柱承载力提升较大,而当模块柱间实现协同受力之后,增加柱间侧向连接数目对于构件承载力的提升作用相对减弱;随着构件长细比增大,柱间侧向连接发挥的作用逐渐明显,柱间协同受力程度增强;随着锁扣数目增加,协同受力模块柱的极限承载力有小幅提升,锁扣数目增加至3个后,继续增加锁扣数量对构件极限承载力提升作用不明显。

    2025年05期 v.55;No.628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阶防屈曲支撑设计参数及抗震性能分析

    王涛;潘雨桐;孟丽岩;刘吉胜;齐行军;许国山;

    为解决传统防屈曲支撑在多遇地震下不耗能问题,提出一种具有两级耗能的新型双阶屈服防屈曲支撑(DYBRB):即多遇地震下支撑屈服耗能并为结构提供刚度,设防、罕遇地震下支撑具有更优耗能能力。通过对DYBRB构造特点分析,给出支撑工作机理,推导支撑双阶屈服位移比和屈服承载力比的理论公式,得到支撑设计主要影响参数;采用ABAQUS建立DYBRB数值模型,从支撑耗能能力、承载能力不平衡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三方面验证其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YBRB滞回曲线稳定饱满、拉压对称,具有良好的双阶屈服耗能特性及塑性变形能力,可实现不同水平地震作用下双阶耗能。

    2025年05期 v.55;No.628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钢结构模块间单边螺栓内套筒连接节点力学性能模拟研究

    刘仲洋;张彪;杨甜;张权;王逸舸;陈伟;翁维素;

    为了推广模块化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解决现有模块间节点连接形式中的连接件连接性能较弱、螺栓安装较为困难以及梁柱焊接时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等综合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单边螺栓和内套筒连接钢结构模块单元的节点。该节点主要包含内套筒、高强单边螺栓、方钢管柱、H型钢梁等。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建立的4种连接节点进行静力加载和低周往复加载,分析了4种节点的破坏模式、弯矩承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性能,最后参照现有结构工程,将研究所得到的节点力学性能参数赋予到MIDAS/Gen建立的多层钢结构整体模型中,并对结构模型施加恒载、活载、风荷载及地震作用,进一步探究节点在整体结构中的连接性能。结果表明:楼板梁采用单侧外伸端板时,可提高节点抗弯承载力约8.32%;使用中间连接螺栓和盖板时,可分别提高节点抗弯承载力约16.61%和10.33%;在端板为平齐端板时,节点滞回曲线产生明显捏缩现象,耗能性能显著降低。该节点连接性能在满足GB/T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要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耗能性能,节点连接性能满足8层及以下的多层纯模块化钢结构。

    2025年05期 v.55;No.628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1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薄壁钢-轻质混凝土组合板单元静载性能试验研究

    李童童;王新堂;石雅颖;

    对具有3种不同内填料构造特征的轻质组合板单元试件开展了静载试验研究。组合板单元由薄壁钢骨架和配有钢筋或钢丝网片的内填陶粒混凝土组成,可通过板单元之间的组装形成一种新型轻质装配式楼板。研究表明:该组合板单元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当试件内的混凝土出现底部贯通裂缝、薄壁钢构件严重屈曲、支座端混凝土碎裂且试件竖向位移达到L/45(L为板的跨度)时,未见填充于薄壁钢骨架内部的混凝土被作用于板单元区格中心处的集中荷载推出;在板单元的区格中适当配置钢筋和铺设钢丝网片均可改善组合板单元试件的承载性能;在组合板单元试件的区格内增加配筋数量不仅可提高试件的整体弹性刚度,且可增强其变形能力;而在试件的骨架区格内配置钢丝网片,则更有利于提高组合板单元的极限荷载而非弹性刚度。

    2025年05期 v.55;No.628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楔紧度下的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节点受力性能试验分析

    王凝;曾凡奎;曲丹丹;王倩倩;谢茜;

    为探究插销楔紧度对于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抗扭刚度的影响,合理分析钢管脚手架节点的受力性能,构造φ48型和φ60型盘扣架连接节点试件进行试验,揭示插销楔紧度对盘扣节点抗扭刚度的作用机理。通过对节点半刚性的定量化讨论,提出合理的插销楔紧度范围;并通过统计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盘扣架连接节点初始抗扭刚度与插销楔紧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插销楔紧度对盘扣节点抗扭刚度影响较大,应将插销楔紧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满足承载力需求,并利用“半刚性-松弛-滑移”三折线分段折线模型得到在不同楔紧度范围下不同阶段的盘扣节点抗扭线刚度,以掌握盘扣钢管脚手架的受力性能,规避其弊端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2025年05期 v.55;No.628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外置钢锚箱的临时索系统工作原理及失效机制研究

    辛光涛;许维炳;高帅;蔡丽香;陈彦江;李庆择;李陆蔚;

    临时索系统的锚固有效性是基于外置钢锚箱换索工艺安全应用的关键。以某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换索工程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利用对拉螺杆作为外置钢锚箱锚固系统的换索系统,设计制作了其全尺及主梁节段模型,通过对拉螺杆预紧试验、4种接触条件下的单向拉伸静力试验,探究了该换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失效机制,并基于数值分析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外置钢锚箱与素混凝土垫块之间的界面摩擦和对拉螺杆的弯-剪强度决定了该系统的锚固性能;采用对角线预紧的工艺能够使对拉螺杆的受力更为均匀,且设计时应考虑逐个螺杆失效的影响;钢-素混凝土垫块干接触的等效摩擦系数较大;素混凝土垫块发生破坏前后,对拉螺杆从受剪为主转变为受弯为主,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可用于该类换索系统中。

    2025年05期 v.55;No.628 11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强钢筋混凝土短柱弯剪性能尺寸效应研究

    解咏平;于春义;赵丽洁;王昊;郭建明;

    为研究高强钢筋混凝土短柱弯剪性能尺寸效应,以几何相似及承载力相似为原则,设计并制作了截面边长分别为300、500、70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的钢筋混凝土短柱试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拟静力试验,讨论了试件的破坏形态、骨架曲线及钢筋应变,进一步分析了名义弯曲应力、名义转角、P-Δ效应、延性、耗能能力和安全储备系数等受剪性能随截面尺寸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发生弯剪破坏;达到峰值荷载前,试件的裂缝存在稳定的发展过程,符合Ba?ant的Type2类型尺寸效应模型;试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延性系数满足3~5的要求,最小延性系数为3.65;名义弯曲应力、名义转角、P-Δ效应、延性、耗能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截面尺寸从300 mm增加至700 mm,峰值名义应力减少了16.7%,安全储备系数减小了11%,试件延性降低了36.4%,平均耗能系数降低了54.3%;在试验的基础上,基于Type2类型的尺寸效应模型修正了GB/T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中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理论算式,修正后的安全储备系数不再存在尺寸效应,从而能保证大尺寸试件具有与小尺寸试件同等的安全性。

    2025年05期 v.55;No.628 123-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弦支钢-混组合梁在日照辐射影响下的最优张拉时机研究

    张良凯;王长宏;严仁章;彭俊兮;文强;

    弦支钢-混组合梁张拉施工过程完全暴露于日照辐射环境下,结构张拉成型时刻的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且呈现明显的时空非均匀性特征。为明确不均匀温度作用对弦支组合梁力学性能的影响,参考一实际工程案例开展弦支组合梁的不均匀温度及温度效应研究。首先通过现场试验与精细化数值模拟获取了上弦组合梁沿其横向与纵向的温度分布规律,并给出了组合梁关键截面在不同时刻的温度梯度模型;接着为实现考虑结构整体不均匀温度影响的弦支梁高效计算,提出一种四分梁单元模拟方法,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预演了不同张拉时刻的结构初始不均匀温度场对结构使用阶段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发现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大小均随张拉时刻呈“V”形变化,通过对比给出了结构最优张拉时机为13:00。

    2025年05期 v.55;No.628 13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含酒窝缺陷纵环加筋圆柱壳侧压后屈曲缩尺模型研究

    于伟;苏臣;丁家玮;

    新型干式煤气柜柜体属于大型薄壁纵环外加筋圆柱壳,该类结构的屈曲特性比较显著且对酒窝缺陷比较敏感。而针对含酒窝缺陷大型薄壁纵环外加筋圆柱壳的屈曲试验,因受试验设备、场地、材料和经费等条件的影响,一般采用缩尺模型试验。以含酒窝缺陷纵环矩形外加筋圆柱壳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加筋理论,基于结构体系的总能量推导结构侧压屈曲的广义相似条件和缩尺原理公式。基于酒窝缺陷函数,采用位移加载对纵环矩形外加筋圆柱壳进行静力分析,将酒窝缺陷引入完善结构,建立含酒窝缺陷纵环矩形外加筋圆柱壳有限元模型,对含酒窝缺陷纵环矩形外加筋圆柱壳进行侧压后屈曲不完全相似分析。结果表明:结合相应的屈曲缩尺原理公式,得到的含酒窝缺陷纵环矩形外加筋圆柱壳不完全相似缩尺模型的侧压后屈曲荷载-位移曲线、屈曲荷载和屈曲模态,能够较好地预测其原型结构的后屈曲特性,且不完全相似缩尺模型与原型的泊松比越接近,后屈曲相似预测越准确。

    2025年05期 v.55;No.628 14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iTi形状记忆合金棒材的循环拉伸试验及力学性能退化分析

    俞昊然;李维滨;

    采用超弹性NiTi合金棒可以使结构获得良好的自复位性能,但由于NiTi合金棒在工作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力学性能退化,致使结构的自复位与耗能能力受到削弱,因此,有必要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棒材的力学性能稳定性作进一步研究。对4根经过不同热处理的Ti-50.8%Ni棒材进行常幅循环拉伸试验,研究了循环次数和不同热处理条件对棒材试件的滞回曲线形态、相变应力、弹性模量、残余应变、耗能能力等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棒材试件的力学性能退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常幅循环拉伸下NiTi合金棒材的弹性模量与极限应力变化相对较小,而相变应力、变形回复率以及等效阻尼比退化较为明显;材料的马氏体正相变应力相比逆相变应力降低幅度更大,且超弹性较好的NiTi合金棒材相变应力退化更明显;热处理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NiTi合金棒材的超弹性劣化,且棒材在循环工作中耗能能力会出现大幅下降。

    2025年05期 v.55;No.628 152-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气孔缺陷对钢管焊接试件高周疲劳寿命影响分析

    刘晖;吕修文;郭佳凡;陈世超;

    以钢管为构件的焊接结构在焊接过程中,易形成气孔这类典型体积型焊接缺陷,导致结构在幅值较低的循环荷载作用下发生高周疲劳破坏。因此,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气孔缺陷对钢管焊接试件高周疲劳寿命的影响。首先,设计焊接完好和有气孔缺陷的两组钢管焊接试件进行高周疲劳试验;接着建立有气孔焊接试件的仿真模型,并基于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气孔缺陷轴向、周向、径向不同尺寸对钢管焊接试件应力集中系数和高周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孔缺陷三维尺寸对钢管焊接试件的应力集中和高周疲劳寿命的影响呈现不同机理,由于焊接试件管壁尺寸较其他两个方向小得多,因此缺陷径向尺寸对应力集中和高周疲劳寿命影响最为敏感,使得应力集中系数变化剧烈,高周疲劳寿命下降幅度大;由于缺陷轴向尺寸增大不会削弱截面有效承载面积,反而降低了缺陷处形状的特异性,使得应力集中系数随缺陷轴向尺寸增加而下降,且能保持较长的高周疲劳寿命;由于缺陷周向尺寸增加会减小截面有效承载面积,使得应力集中系数随缺陷周向尺寸增加而有所增加,高周疲劳寿命出现一定下降。

    2025年05期 v.55;No.628 163-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构钢材碳排放因子核算及取值建议

    李庆伟;海乐天;班慧勇;冯鹏;岳清瑞;

    钢材碳排放因子是建筑碳排放核算的重要基础,目前相关标准和文献给出的钢材碳排放因子取值变异性较大,且未考虑钢铁工业发展的时效性。调研了国内10家典型高炉-转炉钢铁企业生产清单数据,以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年报数据,构建了近5年结构钢材产品的物料、能源清单数据库。基于投入产出法,核算了10家典型钢铁企业的钢材产品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年报的碳排放因子,结合钢铁行业EPD平台发布的相关数据,形成了钢筋、型钢、钢板和通用钢材的碳排放因子数据样本及统计参数。在此基础上,针对钢结构常用的钢铁产品如钢筋、型钢和钢板提出了碳排放因子取值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钢筋、型钢和钢板的碳排放因子建议值分别取2150、2260、2240 kg CO_2e/t。2)所核算的钢筋、型钢和钢板碳排放因子较GB/T 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相应取值分别低190、105、160 kg CO_2e/t,表明近5年来钢筋、型钢和钢板的生产取得了一定减碳效果。3)与2004年文献发布的碳排放因子相比,所核算的钢筋、型钢和钢板碳排放因子降幅均超过1300 kg CO_2e/t,表明我国近20年来结构钢材绿色低碳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5年05期 v.55;No.628 1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玄武岩纤维布-方钢管砂浆轴压试件极限承载力研究

    黄旭东;常好诵;刘荻;任志宽;李贺;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布(BFRP)-方钢管砂浆的轴压性能,共进行了不同BFRP层数和截面高度的9个BFRP-方钢管砂浆轴压试件的静力试验,分析了试件荷载-方钢管纵向应变(位移)曲线特点、破坏模态、极限承载力以及方钢管与BFRP的协同作用;采用ABAQUS模拟得到试件名义压应力-方钢管纵向应变曲线和变形模态等,并探讨了BFRP层数、方钢管截面高度等对试件静力性能的影响;基于性能分析,定义了BFRP-方钢管砂浆的轴压强度f_(bfscy),拟合得到其轴压试件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应用此公式对隧道衬砌工程加固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优化,以常用Ι16工字钢极限承载力替代为标准,考虑经济性和空间占用率,提出优化的加固构件参数建议(w=54.2 mm、m=3、f_y=235 MPa、f_(cu)=80 MPa、f_(bf)=3092 MPa)。

    2025年05期 v.55;No.628 18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节点简化理论的带悬臂梁段节点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王旭;韩明岚;庞宽;陈建林;王燕;

    为研究不同拼接形式的带悬臂梁段节点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4种不同拼接形式节点的12榀平面框架,并基于节点简化理论建立了框架的简化模型。首先对双法兰连接平面框架建立简化模型并进行拟静力和拟动力数值计算,计算表明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柱顶最大位移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节点简化模型的可靠性,采用ABAQUS对12榀框架简化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比框架的自振周期、层间位移角、柱顶位移时程曲线和柱底剪力时程曲线,分析4种不同拼接形式的带悬臂梁段节点框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加强型带悬臂梁段节点6层框架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耗能能力较差,随着框架层数增加,抗震性能减弱;传统带悬臂梁段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在薄弱层处须做加强措施;带悬臂梁段嵌入式节点和带悬臂梁段栓焊混合节点框架抗震性能差距不大,在悬臂梁与主梁拼接翼缘处焊接连接会使节点耗能能力下降。

    2025年05期 v.55;No.628 190-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岩土和地下工程

  • 多向荷载耦合作用对单桩侧向受力变形特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张世民;陈健;梁禄钜;

    在工程结构如高层建筑、高架桥梁和海洋平台的运营中,桩基通常承担着复杂的横向和竖向荷载。现有研究常忽略多向荷载的耦合效应对桩基侧向变形的影响。为此将单桩视为有限长度的Euler-Bernoulli梁,提出了在多向耦合荷载作用下的单桩力学响应解析解,并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验证。结果显示:竖向荷载对侧向位移和弯矩的影响随水平荷载增加而增大;水平和竖向荷载增大会使侧向位移和弯矩增加,且水平荷载的影响更为显著;弯矩与竖向荷载间存在耦合作用,竖向荷载的影响随着弯矩增大而增强;土体弹性模量的增大可减小桩基位移,对内力的影响大于水平位移。

    2025年05期 v.55;No.628 20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磷石膏对二灰稳定红黏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及微观机理分析

    黄世斌;马衍周;王家全;林志南;

    为解决二灰土(石灰、粉煤灰、红黏土)早期强度低、水稳定性差的缺陷,同时考虑固体废弃物磷石膏的再生利用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磷石膏对二灰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试验和X射线衍射(XRD)试验分析了改良前后二灰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成分变化。结果表明:磷石膏可显著提升二灰土的早期强度和水稳定性,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二灰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石灰掺量为8%时,石灰∶粉煤灰∶磷石膏=1∶2∶0.5组的强度达到峰值,7 d UCS提高67.2%,28 d增强了3倍;7 d养护试样饱水后无明显变化,抗崩解能力增强,水稳系数提升43%,28 d试样水稳系数达到0.91;SEM分析显示,磷石膏的加入促进了新水化产物的生成,土体由碎散的颗粒状转变为更致密的胶凝网络结构;XRD分析揭示了新的水化产物为钙矾石,其生成是二灰土强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2025年05期 v.55;No.628 208-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既有地铁车站两侧零距离开挖深大基坑对车站全过程影响分析及变形控制措施

    高深;程雪松;董敏忠;程保蕊;张勇;马运康;

    基于城市立体化发展需求,地铁工程数量及规模逐渐增长,在天津等软土地区,其施工对既有地铁站、隧道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以天津地铁5号线某既有地铁车站结建工程为背景,基于工程实测数据,对包括预降水在内的基坑施工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两侧同步开挖深大基坑对既有地铁车站、隧道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隆起主动控制方案。研究表明:1)两侧同时开挖深大基坑对其间既有地铁车站、隧道结构影响较大,既有车站的隆起存在超过报警值、控制值的风险。且既有车站和基坑新建地下连续墙的竖向、水平变形模式均存在明显差异:开挖过程中车站主体持续隆起,而基坑地下连续墙在开挖初期表现为沉降,开挖到坑底时转为隆起状态,两者最终隆起接近,均为11.0 mm左右;水平变形方面,基坑新建地下连续墙随基坑开挖持续发展,车站主体呈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基坑地下连续墙最终水平位移超过车站水平位移的2倍。2)坑内降水对既有车站主体、共用地下连续墙、新建地下连续墙影响水平不同。通过制定精细化降水方案,可以在满足新建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变形控制标准的同时,使车站结构在开挖前产生一定预沉降,以尽可能减小施工过程造成的既有车站隆起,保证施工安全。

    2025年05期 v.55;No.628 217-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连续增湿条件下Q3黄土的强度特性分析

    贺琪;程志鹏;李满仓;黄登科;胡阳;孙亚军;张偲;

    Q_3黄土是一种湿陷性较强的黄土,浸水饱和后,其湿陷性消失进而转化为高压缩性土,一般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压密状态,具有压缩性高、变形量大、承载力低、工程性差等特点,易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采用GDS非饱和土三轴仪对不同初始上覆荷载条件下连续增湿的Q_3黄土进行常规三轴试验,研究Q_3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特性。结果表明:连续增湿过程中,Q_3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硬化型,增湿程度越小、固结压力越大,应力-应变曲线越高;初始上覆荷载在0~100 kPa时,应力-应变曲线上升幅度较低平,超过100 kPa后,应力-应变曲线上升逐步陡峭。各试验条件下,p-q强度破坏线近似呈线性关系;Q_3黄土的强度与含水率和初始上覆荷载密切相关,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非线性衰减;随着初始上覆荷载的增大,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

    2025年05期 v.55;No.628 226-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业振源引起场地振动传播衰减研究现状综述

    巴振宁;朱泽宇;符瞻远;万叶青;

    对工业振源引起的场地振动传播衰减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首先,对工业振源的定义、分类以及工业振源产生荷载形式展开介绍;然后,依照振动传播衰减研究预测和测试两类分析方法分别进行总结;接着,从场地振动传播衰减预测法中的理论分析预测、经验公式预测和数值模拟预测3方面以及测试法中的实测分析研究现状展开叙述;最后,基于文献综述探讨了目前工业振源作用下场地振动传播衰减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做出展望,以促进工业振源作用下场地振动传播衰减研究的发展,为场地区域内防微振控制、提高环境舒适度等提供手段支撑。

    2025年05期 v.55;No.628 248-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性能建筑材料

  • 盐类侵蚀作用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西部盐渍土环境下性能影响研究

    郭晓锋;宋海奎;庾宏亮;杨子凡;常海娜;梁全策;

    盐渍土环境中含有大量硫酸盐与氯盐等侵蚀盐类,将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制定西部盐渍土环境侵蚀模拟制度,设计了室内加速侵蚀试验,探究了硫酸盐侵蚀与硫酸盐-氯盐复合侵蚀作用下UHPC的性能劣化规律,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及压汞分析等微观测试方法揭示UHPC在不同盐类侵蚀作用下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相较于未侵蚀试件,在硫酸盐-氯盐复合侵蚀240 d后,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效弯曲韧性与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7.36%、25.49%、10.87%及97.83%;复合盐侵蚀末期,试件的钙矾石与石膏特征峰强于硫酸盐侵蚀,且内部生成大量针棒状钙矾石晶体,产生的膨胀应力导致结构内部出现较多贯穿裂缝及连通孔隙;复合盐侵蚀后试件毛细孔与大孔等有害孔比例增加,凝胶孔数量相对减少,对孔结构的影响大于硫酸盐侵蚀试件。

    2025年05期 v.55;No.628 262-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界面处理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普通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

    刘源;辛力;马思敏;李冉;叶艳霞;

    磷酸镁水泥(MPC)砂浆与普通混凝土(NC)的界面黏结强度和破坏机理对MPC砂浆加固NC结构性能至关重要。采用双面剪切试验,重点研究了光滑、凿毛、键槽和植筋4种界面类型对MPC砂浆-NC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观察了试件破坏过程,得到了黏结强度和滑移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分析了试件的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并通过试验对比了养护龄期分别为7 d、28 d,以及不同修补砂浆抗压强度(60 MPa、55 MPa)对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界面处理条件的黏结界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建立了无植筋界面的双线型本构模型和植筋界面的三线型本构模型。

    2025年05期 v.55;No.628 270-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正交试验的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

    卿双全;李传习;

    为了配制低碳经济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HS-HDC),设计了煤矸石粉、硅灰、PVA纤维、水胶比、砂胶比5因素4水平的16组正交试验,开展单轴压缩、四点弯曲和扫描电镜三种试验,探索各因素对HS-HDC的力学性能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单轴压缩破坏试件整体性良好,当聚乙烯醇纤维(PVA纤维)体积掺量不小于1.0%时,破坏试件表面裂缝呈竖向分布,且PVA纤维掺量越高,试件表面裂缝宽度越小,煤矸石粉和水胶比对抗压强度具有显著性影响,贡献率分别为44.83%,33.56%;四点弯曲试件有单裂缝和多裂缝两种破坏形式,是典型的三阶段破坏模式,各因素中仅PVA纤维对弯曲强度具有显著性影响,贡献率为66.10%;H5配合比(煤矸石0.6、硅灰0.14、PVA纤维1.7%、水胶比0.3、砂胶比0.5)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立方体抗压强度为69.0 MPa,弯曲强度为19.7 MPa,等效弯曲韧性为108.9 kJ/m~3,拉伸应变能力为1.05%;水泥和纤维是影响隐含能和隐含碳最关键的两个组分,采用固体废弃物替代部分水泥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方法。

    2025年05期 v.55;No.628 280-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弯曲作用下混凝土碳吸收能力及孔隙演化研究

    赵燕茹;关鹤;王晓勇;时金娜;

    为了研究荷载水平作用下混凝土的碳吸收能力,通过X射线衍射法(XRD)、热重法(TG)、压汞法(MIP)阐述了不同碳化处理时间与荷载水平下混凝土的力学与碳吸收能力的影响规律,采用灰熵关联度法分析了不同孔结构对混凝土固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荷载水平下混凝土受压区固碳量随着碳化处理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平缓,碳化处理初期,混凝土最可几孔径与大孔数量增加,固碳量增加;碳化处理中期其最可几孔径减小,固碳量趋于平缓;碳化处理后期其孔隙率降低,孔隙曲折度增加,固碳量趋于平缓,对混凝土固碳量的影响依次为孔隙曲折度>最可几孔径>孔隙率。荷载与碳化处理共同作用的混凝土在较高的荷载水平时,混凝土孔的联通性与固碳量增加,60%荷载水平下的混凝土受压区随着碳化处理时间的增加,大孔数量不断增加,其碳吸收能力最好,对混凝土固碳量的影响依次为大孔>大毛细孔>凝胶孔>中型毛细孔。

    2025年05期 v.55;No.628 292-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